您的位置:首页 > 资讯信息

中国是拜耳全球业务的增长引擎
2010-2-26

——访 拜耳 集团大中华区兼 拜耳 材料科技中国区总裁柯尼希

在辞别牛年、迎来虎年之际,记者采访了 拜耳 集团大中华区兼 拜耳 材料科技中国区总裁柯尼希先生。柯尼希表示,在“虎虎生威”的今.年, 拜耳 材料科技将以崭新的面貌亮相,争取为中国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多做贡献。

整合机构提升运转效率

柯尼希介绍,今年1月, 拜耳 在华的四家企业—— 拜耳 材料科技贸易(上海)有限公司、 拜耳 涂料系统上海有限公司、 拜耳 (上海)聚合物有限公司和 拜耳 (上海)家氨酯有限公司整合成立了 拜耳 材料科技(中国)有限公司。此次 拜耳 整合生产、市场销售及研发活动,从而在中国为客户与合作伙伴建立起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平台,得到了中国商务部和上海市政府的支持。对 拜耳 在中国的发展而言,这次合并具有里程碑意义,得到了德国总部的赞扬。整合后的平台架构将更简单、响应速度将更迅速, 拜耳 材料科技(中国)有限公司将为客户提供更为出色的服务,并在中国市场进一步加强与客户,以及合作伙伴之间的业务关系。”

柯尼希强调,新公司的成立表明 拜耳 对在华发展的信心。 拜耳 将继续履行对中国市场的承诺,为中国的化工和材料行业发展做贡献。

先进方案推动节能减排

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重重挑战, 拜耳 材料科技在中国会有哪些行动?柯尼希表示,公司将比以往更加致力于提供高科技的新材料和解决方案,提高能源效率及改善气候保护,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。

中国的建筑用能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28%,建筑节能市场潜力巨大。柯尼希称, 拜耳 的聚氨酯、聚碳酸酯等高科技材料用在建筑领域不仅性能优良、节能环保且在经济上完全可行。作为 拜耳 气候计划的一部分,两年前 拜耳 材料科技就开发了“生态商业建筑”,并在德国;印度和比利时等国家获得应用,今年将在中国推广。为此, 拜耳 材料科技针对中国建筑市场,成立了专门的项目团队,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,既关注新建筑市场,也不放弃对旧建筑物的节能改造项目,目前 拜耳 已与中国相关方面制订了合作计划。

在交通领域,新材料也大有用武之地。全球温室气体的14%来自运输的排放, 拜耳 与汽车开发商合作,将聚碳酸酯等材料应用于车用玻璃等部件,减轻了汽车的自重。在铁路建设方面, 拜耳 的聚氨酯材料不仅用于车箱内外,还用在火车站的装饰及路基保护等方面,提高了高速铁路的稳定性。此外,风力发电机的制造也有聚氨酯材料的贡献。

科技创新是 拜耳 可持续发展的基石。柯尼希表示, 拜耳 集团在2010年前斥资约10亿欧元,用于气候保护技术和产品的研发,保证解决方案得到有效落实。 拜耳 目前在上海建有世界级的聚合物研发中心,最近在广州又落成了色彩效果与设计中心。

实现在华长期发展承诺

拜耳 材料科技在中国大规模的发展已有10年。在其规划中曾提出,到2012年在上海 拜耳 一体化基地的累计投资总额达21亿欧元。对此,柯尼希强调,中国目前已是 拜耳 全球范围内的第三大市场,并正在成为全球业务的增长引擎。 拜耳 致力于在中国的长期发展,实现与中国的共同成长。

“在遭遇经济危机、流动资金最困难的时期,我们在上海的TDI项目于2008年10月如期破土动工,2009年加紧建设,这是 拜耳 实现在华承诺的最好体现。”柯尼希介绍,TDI联合装置预计今年年底可竣工,初始产能为年产25万吨。该项目选定的******和环保的工艺流程及制造技术,将使其能源消耗较同类装置降低40%-60%。该项目同时还具有很高的安全生产水平,是一个低碳经济的典范项目。

在问及 拜耳 材料科技中国业绩的情况时,柯尼希说,作为上市公司, 拜耳 的正式年报有待于董事会公布。他透露,2009年初尽管定单大量减少,但经过努力, 拜耳 抓住中国内需市场,全年的业务实现正增长,好于其他地区。而在化工行业继续面临严峻挑战与机遇的2010年,整合后的 拜耳 材料科技(中国)有限公司将与客户及合作伙伴共同跻身业内领先地位,迎来可持续发展与创新的明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