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系我们 | English

首页 >> 行业动态

行业动态

分享到:

农用大棚膜的应用及识别

新闻来源: 日期:2011-08-30
王周平   董永利   刘万锋
      中国农用塑料薄膜(包括大棚膜、地膜)产量已居世界首位,用量约占世界总量的62%,其中棚膜年用量达70多万吨。据分析,近几年中国棚膜行业产品结构调整、开发功能性棚膜将是发展的重点。
一、大棚膜的应用
棚膜产品结构要向多层复合化发展,性能趋向高透光、高保温、高强度、长寿命和持续的流滴期、防雾期、防尘期、防菌期等功能化和综合化发展。中国的大棚膜发展根据生产原料的不同,大体先后经历了四个阶段:第一阶段是聚氯乙烯(PVC)棚膜;第二阶段是聚乙烯(PE)棚膜;第三阶段是乙烯—醋酸乙烯共聚物(EVA)棚膜;第四阶段是合成树脂(PO)涂层膜,也就是目前市场上高科技、最前沿的明净华大棚膜。
(1)聚氯乙烯(PVC)棚膜保温性、透光性、耐候性好,柔软,易造型,伸缩度大,适合做为温室及中小拱棚的外覆盖材料。缺点是薄膜比重大,同样面积的大棚,其使用量比聚乙烯增加1/3,造成成本增加;其次是低温下变硬、脆化,高温下易软化、松弛;助剂析出后,膜面吸尘,一般使用一个月后透光性就很差,残膜对土壤污染大,不能燃烧处理,因有氯气产生造成环境污染,目前国家限制生产,将逐步淘汰。
(2)聚乙烯(PE)棚膜质地轻,柔软,易造型,透光性好,无毒,适合做各种棚膜,是我国的主要农膜产品。其缺点是耐候性及保温性差,不易粘接。若要生产大棚薄膜,必须加入耐老化剂、无滴剂、保温剂等添加剂,才能适合生产要求,成本偏高;无滴期短,一般2--4个月。
     (3)乙烯—醋酸乙烯共聚物(EVA)棚膜具有较高的耐候、防雾滴和保温性能,其透光性优于PVC和PE棚膜。保温性不如PVC棚膜,而在加工过程中,必须加入定量的消雾流滴剂,通过缓慢释放达到消雾、流滴的目的,一般最长不超过6个月,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,消雾流滴剂逐步释放完,从而失去消雾流滴的功能;透光性变差、湿度大,易产生病害。因而菜农每年须更换一次棚膜,增加使用成本。
     (4)合成树脂涂层膜(PO)是日本住友化学研制开发,筛选出适合于农业上的新型棚膜材料,采用纳米技术喷涂消雾流滴剂、四层结构(防尘层、树脂层、保温层、消雾流滴喷涂层),其生产的明净华PO棚膜透光性、保温性及耐候性都强于PVC、 PE和EVA,而且抗老化、防流滴,消雾性可与其使用寿命同步,连续多年使用,不用拆换,节省使用成本。在日本已使用20多年,病害发生轻,而且减少用药次数,棚内温度高于其他材质的棚膜2—3度以上,增产15%----20%,商品性能好、收益高。因其年使用成本低,性价比高,已被全国各地大部分菜农所接受。
二、农用大棚膜的鉴别方法
市场上现在的农膜品种很多,产品鱼龙混杂,质量参差不齐,农民朋友在购买时往往不能分辨出产品质量的好坏。现就怎样辨别农膜质量好坏做一介绍,我们简单总结为四个字, 烧。具体解释如下:
 即用眼在光下观察棚膜。首先我们看这个棚膜的透光性,越透明证明棚膜质量越好,反之则差。其次,看膜的颜色均匀程度,国内棚膜由于生产工艺滞后,主要是吹塑而成,而吹塑过程受温度影响比较大,薄厚不一,表现出来就是颜色不均匀,厚的地方颜色深,薄的地方颜色浅,遇到刮风天气,棚膜最易从薄的地方开始大面积的撕裂。
拽   这个方法我们主要检验棚膜的抗拉伸强度能力。方法是:顺着棚膜的一个角先横向用力往一边拉,然后纵向拉,做破坏性试验,注意不能大面积的用力,一定拽一个边角,越费劲,越难拉断,证明抗拉伸强度越好;如果轻轻一拉就断,质量相对来说就差一些。抗拉伸强度大,说明棚膜的抗风能力,耐久性越强。
戳   在棚膜的中间用手指戳一个小洞,再顺着这个洞口用力向四边撕,加大破口面积。如稍微用力,洞口就大面积扩大,说明质量就不是很好,使用不会持久,上棚后若遇到大风天气,往往会从小的机械伤口处随风加长,从而烂掉,不能继续使用。近年来日本住友化学最新研究和生产出的明净华牌PO大棚膜,它有一个很显著特点就是中间即使戳破一个小窟窿,遇到大风天气,窟窿的面积也不会扩大,有效的延长了棚膜的使用寿命。
烧   任何化学物质遇见火后,都会产生一定的化学反应。而我们采用的就是用火烧,闻气味。若点燃后很臭、伴随着刺鼻的气味,而且冒大量的黑烟,滴下很多黑色的絮状物,这种棚膜的材质就是PVC,如果标明是PE、EVA,那很可能是在生产中加入了部分再生料,质量不是很好。PE、EVA有刺鼻气味,有烟但不是黑烟。而明净华PO膜采用了树脂作为主要原材料,和其他的PVC、PE和EVA有本质的区别,燃烧后会散发出和蜡烛燃烧一样的气味,没有刺鼻的气味,有少量白色的烟雾。
综上所述:日本住友化学所生产的明净华牌PO涂层膜,在各方面性能上明显优于其他材料制品,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。        
  王周平 陕西省园艺蚕桑技术工作站
    董永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
  刘万锋 渭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